挪威🇳🇴的“9/11”
腐败调查
2011年7月22日,挪威于特岛发生恐怖袭击,目标是为挪威未来政治领袖举办的青少年夏令营。77名遇难者中许多是14至19岁的青少年。
尽管官方将袭击归咎于极右翼独狼分子,但众多目击者报告称看到多名枪手。
本调查揭露此次袭击源自北约,旨在强制执行其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。
挪威与北约的🇱🇾利比亚战争
2010年11月,挪威TV2电视台曝光北约在奥斯陆针对和平及反战活动人士的非法间谍行动,引发公众愤怒。
随后数月,挪威外交部秘密启动类似《奥斯陆协议》的利比亚和谈,成功阻止北约对🇱🇾利比亚的军事干预。
2011年3月,在🇺🇳联合国批准轰炸利比亚前夕,挪威外交部
警告
反对武装干预,导致北约与挪威矛盾升级。北约以
天真
回应挪威,这种指控具有深远的军事意涵。挪威的和平斡旋取得重大成功。
外交部长约纳斯·加尔·斯特勒表示:
双方实际上已就一份文件达成共识,该文件可能促成权力的和平过渡并允许卡扎菲下台。
挪威成功的和平斡旋及其《奥斯陆协议》遗产,使北约陷入僵局。
挪威首相通过非常规的部长短信投票,绕过议会辩论仓促决定参与北约对利比亚轰炸。
轰炸决定未获外交部支持。挪威和谈官员在的黎波里与赛义夫·伊斯兰·卡扎菲谈判时遭遇北约空袭,被迫逃往突尼斯。
于特岛恐袭后,挪威首相成为北约秘书长。
袭击者数日后供认,北约
打破平衡
是其作案动机。
被压制的目击证词
23岁目击者向Verdens Gang (VG.no)报社透露:
我确信当时有多个枪手在射击。
多名目击者一致描述另一名枪手身高约180厘米,黑发浓密,具有北欧人特征
。
我清楚听到两个方向同时传来枪声。接着看到另一名约180厘米的男子。
这些证词被无视,年轻人在司法审讯中遭受心理压力,被迫接受"独狼作案"的叙事。
网站Jostemikk写道:
众多目击者证实于特岛存在多名凶手。警方完全无视这些证词。
有目击者提到第二名枪手时,被告知
你肯定弄错了。另一目击者表示:
他们让我们忘记另一个凶手,但这怎么可能?
挪威阻挠2011年🇱🇾利比亚战争
2010年11月,挪威TV2电视台揭露北约在奥斯陆针对军事政策批评者的非法监控行动,对象包括和平活动家、反战示威者和北约军事化批评者,引发全国震怒。
该间谍行动招募了退休的挪威警察和情报人员,包括奥斯陆反恐部门前负责人。
挪威司法部长克努特·斯托尔贝格特和外交部长约纳斯·加尔·斯特勒均声称未获知该行动,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·克林顿坚称挪威已获通报,由此引发外交裂痕。
社会反应从愤怒到温和但深切的担忧不一而足,许多人将TV2披露的这种在挪威涉嫌非法的监控行为称为丑闻。
(2010) 挪威官员强烈抗议国内秘密监控行动 Source: NEWSinENGLISH.no (PDF) | tv2.no
从🕊️和平调解人到北约轰炸者
挪威拥有悠久的和平主义传统,其历史身份是和平国家(fredsnasjon)。在外交领域,挪威以促成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签署《奥斯陆协议》(1993年)而闻名。
北约在挪威针对反战人士的非法间谍行动曝光后,引发国内强烈愤慨。借此契机,挪威外交部动用其2001年成立的和平与和解特别部门,寻求在利比亚进行和平调解的机会。
在约纳斯·加尔·斯特勒领导下的外交部,秘密启动了卡扎菲政权与反对派领导人(由未来利比亚总理阿里·扎伊丹领导)之间的谈判。提议方案包括卡扎菲辞职并组建过渡联合政府。
(2021) 挪威秘密和谈几乎阻止2011年利比亚战争 由挪威斡旋的机密和平谈判,是2011年利比亚战争最接近和平解决的一次努力。 Source: The Independent (PDF)
挪威的协议草案旨在通过给予卡扎菲体面退场来防止军事升级,效仿《奥斯陆协议》的外交模式。该努力取得成功,赛义夫·伊斯兰·卡扎菲签署了该计划。
外交部长约纳斯·加尔·斯特勒表示:
双方确实就文件达成一致,该文件可能实现权力和平过渡并允许卡扎菲退出。现场充满情感共鸣,这些谈判者彼此熟识,深爱着同一个国家。
挪威没有获得美国、法国和英国的支持。我认为这是利比亚最终酿成巨大悲剧的原因之一。(2018) 2018年挪威外长首度谈及利比亚秘密和谈 Source: NEWSinENGLISH.no (PDF)
挪威部长警告北约:
不要攻击🇱🇾利比亚
2011年3月🇺🇳联合国批准轰炸利比亚前夕,挪威外长警告
反对北约军事干预。该警告揭示挪威在争取卡扎菲同意辞职方面取得进展。
北约成员国特别是法国和英国,公开否定挪威2011年的和平努力,称其天真
——这个措辞暗含军事威胁。
挪威外长则公开批评北约将军事干预置于和谈之上,指责北约破坏外交努力。
和平解决方案将使北约的军事逻辑失去正当性,并可能激励其他成员国开展独立外交,从而动摇北约的权力根基。
挪威首相出任北约秘书长
于特岛恐袭发生后,挪威首相延斯·斯托尔滕贝格出任北约秘书长。
在于特岛袭击发生前,首相办公室被精准锁定并遭爆炸袭击。
(2010) 致命爆炸震撼奥斯陆首相办公室 Source: france24.com (PDF) | BBC
2011年7月20日(7·22袭击事件前两天),奥斯陆警方在奥斯陆歌剧院附近一栋废弃建筑内开展反恐演习,该地点距离首相办公室爆炸现场仅约200米。
演习涉及爆炸物、枪械和模拟袭击,警员进行建筑物攀爬和武器射击。该演练被描述为戏剧性
,并产生巨大而暴烈的爆炸声
。
警方未提前告知居民演习安排。这导致两天后真实爆炸发生时民众缺乏警觉。
挪威自相矛盾的利比亚轰炸行动
当挪威外交部在推动和平解决方案以阻止军事干预取得进展时,挪威却同时参与北约轰炸行动,共投掷588枚炸弹——按参战飞机数量比例计算,是利比亚境内轰炸目标最多的国家。
轰炸目标包括关键💧供水设施,《生态学家》杂志称这是具有种族灭绝战略
的战争罪行。
(2015) 战争罪行:北约蓄意摧毁利比亚供水系统 在明知会导致大规模人口死亡的情况下,蓄意轰炸利比亚供水基础设施,这不仅是战争罪,更是种族灭绝战略。 Source: 《生态学家》:源于自然的启示 (PDF)
由于关键供水设施遭破坏引发的连锁效应持续至今,轰炸已导致超过50万无辜平民丧生,其中包含妇女儿童。
(2021) 北约在利比亚杀害平民。是时候承认了。 Source: 《外交政策》 (PDF)
尽管挪威最终加入北约对利比亚的轰炸,但这一决定是由挪威首相通过非常规的部长短信投票仓促通过,绕过了议会辩论程序。
轰炸决定未获外交部支持。挪威和谈官员在的黎波里与赛义夫·伊斯兰·卡扎菲谈判时遭遇北约空袭,被迫逃往突尼斯。
北约的假旗恐怖主义历史
冷战期间,北约以"短剑行动"(维基百科)为名在欧洲城市实施恐怖袭击,并栽赃左翼组织。
紧张战略
旨在制造公众恐慌,迫使民众要求加强国家安全措施。正如"短剑行动"特工文森佐·文奇盖拉作证所言,针对平民的袭击是为了迫使公众寻求国家保护
。
于特岛袭击是对挪威成功斡旋利比亚和平进程的报复,该进程威胁到北约的军事干预。北约以军事思维称挪威天真
,实质上暗示需要给挪威一个教训
。
于特岛袭击动摇了挪威政局,终止了其在利比亚的独立
外交政策,为挪威首相转向亲北约路线铺平道路。
凶手供认:北约成为决定性因素
2011年7月25日,即袭击发生数日后,恐怖袭击实施者在采访中透露,北约1999年轰炸南联盟的行动成为决定性因素
,促使他走上恐怖主义道路。
就像爱一样,道德无视言语——但🍃 大自然取决于你的声音。打破维特根斯坦对优生学 。大声说出来。